110 學年上學期「銀髮族事業概論」第一次作業

 
一、    銀髮族相關的新事業發展領域,有哪些? 

壹、    健康照護
老年民眾之健康照護在現代社會中至為重要,而銀髮族健康照護的推動需要多重專業的密切合作方能永續推動。
1.    日間照護
2.    機構式照護-細分為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榮民之家、養生村或老人之家
3.    喘息服務-機構喘息、居家喘息
4.    輔具購買租借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貳、    居家照顧
從點對點的居家服務拓展案主生態網路,串聯彼此間的互助網絡。
1.    居家照護—細分為居家護理、社區物理治療、居家職能治療、居家營養
2.    居家照顧—細分為居家服務、電話問安、營養餐飲服務

 
參、    健康管理
政府推動『社區健康營造』計畫,藉由參與社區資源,使民眾發掘出社區的健康議題,產生共識並建立社區自主照護健康營造機制。

 

肆、    活動與運動
高齡者最常從事的靜態性休閒活動有唱歌、音樂欣賞、讀書會、下棋或者打牌。適合的靜態性休閒活動有散步、太極拳、香功、爬山、慢跑、旅遊等。 
1.    社交活動
2.    文化活動
3.    體育活動
4.    旅遊活動
5.    分享活動

 
伍、    學習成長
教育部將銀髮族教育的施行視為全民教育,並揭示四大願景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而其最重要的施行意義則在於保障銀髮族學習權益,使銀髮族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1.    保健養生學習活動
2.    藝術與公民教育學習活動
3.    家庭人際學習活動
4.    消費保護學習活動
5.    觀摩學習活動
6.    科技資訊研習活動

 
陸、    銀髮族理財管理
退休生活的三大重點是住房、現金和醫療,銀髮族必須保障金融資產有足夠流動性,並意識到醫療支出會明顯增加。

 
柒、    勞動力再運用之媒合
老年人擁有數十年豐富的知識、才能及智慧,退休後如果無所事事,等於是浪費人才,因此協助銀髮族再就業及促進銀髮族職能發展,將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1.    促進銀髮族再就業及職能發展
2.    培養銀髮族具有志工服務的態度與素養
3.    鼓勵銀髮族重返校園或企業職場成為人生導師

 
捌、    創造特色事業
為了能夠達成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及『生態』之三生目標,社區產業乃在政府與社區居民共同推動下而產生,可採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以結合社區特色,滿足社會需求下,有效經營事業,創立共享促進社區與社會的健全發展。
1.    福利產業(內銷式)
2.    社區觀光休閒產業(自銷式)
3.    社區文化產業(外銷式)
4.    社區在家就業(微型企業)

 
玖、    數位化照顧系統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引發龐大慢性病長期照護的需求,使得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不斷攀升,因而資訊化照護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社區銀髮族醫療照護的趨勢。

 
壹拾、    社區與居家空間規劃
健康社區居住空間發展願景,期望將『安全安心』、『舒適便利』、『健康照護』以及『節能永續』等意念落實於居住的生活空間,以使用者的生活型態為基礎,考慮不同的生活模式,從四個面向進行分析,察覺年長者的日常生活所需,加以設計最適社區銀髮族的居住空間。
1.    適合高齡者的空間設計
2.    節能回保設計

 
二、    銀髮族休閒娛樂活動可以有哪些選項? 

 

動態休閒活動
登山健行:人本身就是動物的一種,保持持續性的適當活動既是本能,也是一種鍛練身體的方法。
吳康文列舉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並藉此勵大家多運動,包括:(1)增進心臟與肺臟功能; (2)降低血壓及預防高血壓; (3)促使骨骼強壯; (4)提升肌肉度與血管彈性; (5)強化免疫功能 ; (6)幫助腸胃蠕動; (7)增加社交圓滿度

 
(一)    健行類
1.    郊山健行:當天來回,海拔與路程相對較小。
2.    高山攀登或縱走:以2000~3000公尺高山為主,行程為期數天。
3.    中級山探險:以1000~3000公尺高山為主,遠離塵世以及秘境探索為主。

 
(二)    攀登類
1.    攀岩:以運動攀登或垂直岩壁熱愛者為主。
2.    溯溪:利用山岳地型,以雙手雙腳進行溯形活動。
3.    冰雪地攀登:大山遠征、冰河健行活動為主。

 
(三)    其他類
1.    跨高度綜合探勘(勘查型登山):需要天數較多且具備多項綜合登山技術。
2.    古道踏查:欣賞山岳之美與瞭解當地歷史,綜合運動、登山與研究活動。
3.    其他多元登山:類似古道踏查並期待能瞭解當地植物生態以及地理地質為主的活動。

 

2. 太極拳:太極拳強調的是「精」、「氣」、「神」合而為一的運動選項之一,然而,有些練習者則視太極拳為「哲理」、「美學」、與「運動」綜合體,並藉此納入養身、現代體育、保健、以及舞蹈戲劇的表演藝術元素。

 
練習太極拳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1.    增強身體的肌肉力。
2.    鍛練身體的柔軟性。
3.    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平衡性。
4.    加強身體的敏捷性。
5.    協助身體各肌肉群的放鬆。
6.    強化生心理的集中力。
7.    改善與促進心肺功能。

 
3.旅行活動
「旅行」從小就與我們密不可分,從「畢業旅行」、「蜜月旅行」、「度假旅行」都是生活中常聽到的語詞。
對於中、高年齡的銀髮族而言,在時間與財力上除了較能負擔旅行成本之外,旅遊也相對提供休閒運動的機會,並間接滋潤其身心靈以期待能達成身體、精神,以及靈魂的健康。

 
安排旅行時需納入考量,包括:財力、可近性、可及性、便利性。最重要的是和誰去旅行,如:跟團出遊‘家庭集體出遊、夫妻共遊、個人背包旅行等等。旅行長短則取決於個人本身的健康、財力、時間多寡程度決定。

 
靜態活動
1.    寵物飼養:「空巢期」在人一生中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人生角色轉淚點。「空巢期」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孩子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繼續陪在父母親身旁,因而導致寂寞以及精神寄託的遺失。
在心理方面會感到寂寞與失落感,在生理方面會憂愁、焦慮、食慾不佳等。

 
對於一些比較內向的老人,飼養寵物是個不錯的精神寄託,飼養寵物有八大優點:
1.增進休閒娛樂活動
2.維持生理體能
3.支持心理功能
4.社會支持功能
5.補足家庭角色功能
6.紓解生活壓力與心理鬱悶
7.帶動生活樂趣
8.家庭安全守護

 
2.    品茶與相關活動
談及品茶,相信居住在台灣的人都不陌生。從一般年輕人常去的泡紅茶店到老人活動中心中常見下棋與喝茶聊天的銀髮族,都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茶飲活動對我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大多數人關於茶對於銀髮族的養生功效、社交活動、藝術交流、甚至所謂的茶道哲學卻不甚瞭解。

 
既然茶可以說是跟水和咖啡並列人類重要飲品選擇項目之一,光就養身的角度來探討品茶就是一門學問。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提高免疫力、解熱散寒、止咳化痰、解暑清火、暖胃止痛、止瀉消腫、降壓平肝、益氣提神、活血調經、安神助眠、排毒去油、清水降腫、潤腸化食、清心養顏、及保濕潤顏等。
民間知名品茶社團組織包括:中華茶文化協會、台灣茶協會、台灣茶文化推廣協會、台灣烏鐵奉茶協會、鬥茶協會。

 

三、    銀髮族飲食困難有哪些?

 
一、味覺不敏感
實驗證明老人對味道的敏感度比年輕時降低11倍,對甜味和苦味的敏感度則降低了7倍,對酸味的敏感度也降低了4倍之多,即使老人身體健康,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味覺衰退,吃東西時口味不自覺的變重,越吃越鹹。一旦老人的味覺敏感度大幅下降後,吃東西常會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桌就猛加調味料,包括鹽巴及醬油,長此以往很容易就吃進過量的鈉,而埋下高血壓的風險。

 

二、咀嚼或吞嚥困難
多數銀髮族幾乎都有咀嚼問題,主要原因包括缺牙、戴假牙、身體病痛及唾液分泌減少等。再加上味覺敏感度不好,銀髮族對食物漸漸失去興趣,進食量也變少,咀嚼或吞嚥困難在發生初期家人不易發現,長期下來將導致銀髮族出現營養不良。如果是因為缺牙造成的咀嚼困難,一定要先進行牙醫治療,就算只有1~2顆缺牙也要戴假牙,才不會逐漸影響咀嚼能力,如果是已經戴整付假牙的人,平時就要戴著不能只有吃飯時才帶,因為沒有戴假牙會造成牙肉萎縮,長期下來將造成假牙和牙床不合,配戴上不舒服,進而影響咀嚼。

 
三、維生素B群流失
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加上可能罹患各類疾病又長期服藥,所每個人額外需要的營養素也大不相同。無論生病、服藥或是手術過後,都會造成維生素B群大量流失,因此對於患病的老年人說,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维生素B群。體內大量B群流失會造成老是睡不飽,覺得越睡越累等,甚至影響飲食而造成惡性循環。

 
四、消化能力減弱
銀髮族隨著年齡愈大,胃酸及消化酵素的分泌量開始減少,導致減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胃腸壁肌肉慢慢的鬆馳,使得胃部的收縮及腸的蠕動能力都逐漸降低,會導致吃了某些特定食物就容易感覺到飽脹,因而減少進食量,也容易造便秘。銀髮族的胃酸減少、膽汁及胰解脂酶的分泌量也慢慢降低,會導致脂肪消化的能力與脂溶性維生素吸收能力都逐漸降,使得鈣、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效率降低。

 
五、備餐與採購的意願及體力下滑
老年人因老化使得肌肉及肌力皆逐漸退化,體力及身體靈活性也不若以往,再加上擔心交通或跌倒等,造成備餐能力及意願受到影響,也間接造成飲食問題。
銀髮族因為肌肉關節退化或無力,導致無法長時間久站,行動不便,也無法提取重物,漸漸的會避免上市場買菜,擔心買菜路程會摔倒受傷。實際準備或煮飯中摔倒、無法緊握鍋柄保持平衡,有時也因為眼力不好而錯放或放入過量的調味料,最擔心的是容易忘記關火而釀成更大的災害。

 
四、    非醫療治療可區分為哪幾種?

 
一、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利用聲、光、水、冷、熱、電、力等物理因子來預防、鑑別、評估、治療病患的醫療專業、有別於藥物或手術治療。主要内容以FA3M來形容:功能訓練、科技輔具、運動治療、儀器治療、徒手治療。

 
(一)功能訓練
功能訓練是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功能性活動,如翻身、坐起、坐下、轉位、走路及上下樓梯等。功能訓練之目的在於增加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與安全性,同時減少病患照顧者的負擔。

 
(二)科技輔具
科技輔具在重視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提供給身心障礙人士的醫療服務,不再只針對失去的功能重建訓練,更要適時提供輔助工具或者透過無障礙環境的設計,以提升身心障礙人士、銀髮族、或失能者獨立、自我照顧、溝通與自由移動的能力,藉而學習或者重新參與家庭生活、接受教育、進行休閒運動或者從事社會活動等等,以符合人人機會均等的原則。輔具應用的種類可依輔具與使用者之互動分為個人輔具、環境控制與無障礙環境等三種層次。配合科學的進步,各種科技增進個人功能與社會參與之目的運用於輔具之設計與運用相當廣泛,因此稱為科技輔具。

 
(三)運動治療
運動治療是3m當中最需要病人主動去做的,利用改變身體姿勢、誘發動作及治療師的正確動作指導,來達到矯正姿勢、恢復功能性活動、伸展軟組織、強化肌力等目的。動作控制訓練中凡走路、吃飯、刷牙洗臉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都仰賴我們身體内複雜的神經肌肉網絡間有好的協調配合才得以順利完成。

 
(四)儀器治療
儀器治療是3M裡面使用物理因子儀器作輔助的治療,有聲療的超音波,光療的紫外線、紅外線、低能雷射。水療的溫水療、冷熱替治療。冷療的冰敷、冰按摩。熱療的短波、蠟療、熱敷包。電療的低週波電刺激、功能性電刺激、干擾波,外力的脊椎牽引。

 
(五)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是3m裡面仰賴治療師手法與技巧的,利用施壓、鬆動、牽拉、按摩,來達到減輕疼痛、伸展軟組織、關節鬆動、增加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生長的目的。

 
二、心理療法
銀髮族常見的内外變化包括外在生活環境化與內在身體環境變化。

 
(一)外在生活環境變化
外在生活環境變化包括大環境變化、生活孤單與寂寞還有重要親友的逝世與離別等。大環境的變化方面常有人說:「以前威權的時代,不論長輩或長官講甚麼,身為晚輩都不能有意見,只能默默接受好不容易自己也為別人的長輩或長官了,結果現在變民主時代,後輩的人都不理會現代的老年人的意見⋯」。其實,這些社會、經濟、政治及家庭結構的動盪轉變,都是大環境的變化。銀髮族的生活孤單與寂寞,以往是年輕風光的上班族,退休後突然失去生活重心。孩子大了,也紛紛離巢遠去,造成家庭結構上的改變。從前可以在工作場所或孩子面前獲得自我肯定,隨著升格為銀髮族,社會與親職角色上有所變動,日子突然「閒」到不調適不行。重要親友逝世與離別,隨著時光逝去,由於配偶、至親、老友的搬遷或是重病、甚至離開人世,銀髮族免不了有哀傷、甚至悲働的反應,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傷心的機會愈多。

 
(二)內在身體環境變化
内在身體環境的變化包括身體功能減退、慢性病與肥胖及腦力與情緒的變化等。身體功能的減退,造成老年人身體容易不適應,平衡感與反應也開始緩慢退化。慢性病肥胖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歲的增加老人的身體疾病也會增加。腦力與情緒的變化,例如:觀察力、記憶力與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均有退步,所以經常會覺得「以前的比較好」、「現在做什麼事均不問例」再加上對於整體功能減退之不安與懼怕,帶來情緒上的困擾,造成情緒的明顯波動。

 
三、復健及生活輔具
復健的定義是運用各種可能的治療方式與訓練,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義肢裝具、社工輔導、相關藥物、科技產品等等,將病人的剩餘身體功能發揮到最大,以期病人能盡量獨立自主。因此,從復健的觀點來看,銀髮族如果能減少失能程度,降低依賴完全照護,不但可以減少社會成本,亦能提升自己的生活滿意度。銀髮族的心理、家庭、社交功能在失能時通常不會迅速崩解,只要適當的進行復健,通常可以維持穩定的生活能力。復健前要經由診斷病因,瞭解功能障礙的原因及程度,再做適當的復健規劃。銀髮族的復健可分成預防性、機動性、全人性及維持性等復健。

 
(一)預防性的復健
針對基本日常能獨立的長者,可由長青學苑、社區大學等機構提供服務。例如針對有骨質疏鬆病史的銀髮族,預防性的復健,可以包括脊椎、肢體的肌耐力、平衡運動、轉位技巧、居家照明、衛浴盥洗空間改善、走路過馬路等等,皆可依問題而提供對策及預防跌倒的方法。

 
(二)機動性的復健
在醫院最常見的就是銀髮族因肺炎、骨關節手術、癌症等等而住院,可能有程度不一,暫時而可逆性的失能時,有效、明確且可達成的復健計畫,可以協助縮短住院日數,甚至減少再住院率。門診或居家個案則需照診斷及功能退化速度合併考量,可以半年或一年定期評估,設定短期或數週的目標,予以機動性的復健。

 
(三)全人性的復健
腦外傷、腦中風、脊髓壓迫等神經肌肉疾患所造的極重度失能是最複雜的。因為症狀的多樣化及可能産生的合併症,從急性就需要專業復健團隊的介入。不同疾病的復健黃金期是不同的,在黃金期間,以老人家為中心進行各項治療計畫,能使認知缺損、被動或憂鬱癱瘓、失能或失用的老年人,有基礎的部分功能。在後續的照護上,家屬就可以事半功倍。

 
(四)維持性的復健
其必要性,但由效益和資源分配的觀點,由長期照護產業或日托中心提供。

 
老人生活輔具:
(一)減少意外傷害發生
輔具提供日常生活較高的穩定性還有安全性,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動時,可以藉由輔具的使用,達到保護身體、保護安全,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二)降低醫療支出花費
意外傷害發生的減少,可以減少進出醫院的次數而減少醫療支出。

 
(三)減少照顧人力的浪費
使用輔具可提升老年人生活獨立自主,而減少他人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幫助,依賴他人的程度將相對減少,進而減低照顧人力的需求。

 
(四)提高銀髮族的生活機能
銀髮族的生活因為輔具的使用而更加多采多姿,不再受限身體功能的限制而造成生活機能的減退。

 
(五)增加銀髮族的機動性
銀髮族使用移動輔具可以提高個人的機動性,而不再只限制在住居附近活動,對於老年人的社會互動有很大的幫助。

 
(六)提高照顧者與銀髮長者同住的意願
有時照顧者不願意與年長者一起居住,理由通常是照顧老年人太麻煩,當老年人可以獨立照顧自己生活起居時,則照顧者可能會有比較高的意願與之同住,而同住對於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心理需求,可以有比較大的滿足感。

 
五、    高齡者住宅的規劃,可參考哪些原則? 
 (一)安全性
設施内部應達到無障礙環境要求,並符合消防安全設備、防火管理法令,並搭配具有預防性或警示性的設備,如爐火全自動停熄裝備。

 
(二)便利性
在空間、設備及器具上應考量老年人使用及操作上的便利性。

 
(三)自主性
儘量導入技術性輔助器具及設備,以提升老人日常生活的獨立自主性及减少照護人員的負擔。

 
(四)私密性
高齡住宅中團體生活常缺乏個人隱私,故整體空間規劃應確保私密性。

 
(五)健康性
高齡住宅應有良好採光、通風與作息設備及休閒空間。

 
(六)未來性
高齡者大多期望居住在原有習慣的住所中,因此透過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智慧化的居住空間設計。

 
六、    何謂通用設計?有哪些可參考的原則?

 
通用設計的概念始於1950年代,當時人們開始注意殘障問題。
通用設計與性別、年齡、能力等差異無關,而是適合所有生活者的設計為定義,並表示通用設計具有公平、彈性、簡易及直覺使用、明顯的資訊、並容許錯誤、省力及適當的尺寸供使用等原則,是為所有人設計的產品,並能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且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具有經濟性和美觀的設計。

 
「通用設計」不是一項新的學科或風格,或是有何獨到之處。它需要的只是對需求及市場的認知,以及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讓設計及生產的每件物品均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個人使用。「通用(universal」一詞,更準確地說,「通用設計」是一種設計方向,設計師努力在每項設計中加入各種特點,讓它們能被更多人使用。近年國內由「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舉辦的「通用設計獎」即是鼓勵社會人士及在學生進行創意設計,提出通用設計構想

 
通用設計訂定了七項原則:
1.公平使用
設計應該要不分對象,讓所有的使用者可使用,設計不應該侷限在某些使用族群,也不應該排斥某些使用族群,這種設計對任何使用者都不會造成傷害或使其受窘。例如,不同高度的小便斗。

 
2.彈性使用
這種設計涵蓋了廣泛的個人喜好及能力,設計是有彈性的,讓使用者在使用時可以有所調整以符合不同使用者需要。例如,左撇子也能好用的尺,設計的操作方式就是考慮到左撇子,讓他們也能使用。

 
3.簡易及直覺使用
設計應提供使用者簡易的操作模式,不論使用者的經驗、知識、語言,設計應該要讓使用者不需要特別思索或學習就懂得使用。例如,指針式時鐘、ATM操作,在介面的操作或資訊的提供都應該盡量簡單,不要讓人容易混淆。

 
4.明顯的資訊
考慮所有感官所接收到的資訊,不論周圍狀況或使用者感官能力如何,這種設計有效地對使用者傳達了必要的資訊,換言之,設計應該要有多種方式讓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使用。例如,行人道設置導盲磚,讓盲友也能知道方向與線。此外,如日本日立公司所設計的「巨大電話」刻意將電話上數字按鍵面積放大,並在按鍵上附加「點字」能,增大聽筒的音量,並加裝了閃光燈,提供使用者以視覺、聽覺和觸覺多重的模式來使用,讓聽不見(可看閃光燈)或看不見(可聽鈴、靠點字)的使用者皆可使用。

 
5.容許錯誤
這種設計將危險及因意外或不經意的動作所導致的不利後果降至最低,就算使用時真的發生錯誤也要提供警告,並保護使用者。例如,高危險性的家電,如熨斗具自動斷電能以保護使用者。巨大電話加大按鍵面積,並使用對比色減少按錯鍵的機率也符合此原則。

 
6.省力
為減輕使用時的負擔,這種設計可以有效、舒適及不費力地使用。換言之,設計應讓使用者不用耗費過多精神、體力等,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地使用,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例如,有的罐頭或瓶裝飲料對女性而言常有打不開或是用力過度而受傷的狀況。

 
7.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
不論使用者體型、姿勢或移動性如何,設計要能考量到使用者的身體尺寸或是可能的使用姿態,提供了適當的大小及空間供操作及使用。例如,電梯内的殘障操作面板、折疊式雨傘。

 

 image

 

通用設計希望設計可以讓弱勢使用族群、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人都儘可能地自行使用,不僅提高他們在生活上的自我能力,也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
「巨大電話」具備了多項符合通用設計觀念的設計特點:
(1)刻意將電話上數字按鍵面積放大,可以預防使用者按錯。
(2)按鍵上的數字(白)與底色(黑)採用明顯的對比色,容易看得見。
(3)附加「點字」的功能在按鍵上,讓視障者也可以使用。
(4)增大聽筒的音量,並加裝了閃光燈,讓來電不只會發出聲音。
(5)有一個緊急通報的按鍵,發生危急情況時可以不用撥就可以讓外界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舞茶時光 的頭像
    夏舞茶時光

    夏舞茶時光

    夏舞茶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